青春期,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。
与以往不同,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,今天的孩子既被海量的信息武装,又承受着由学业及成长带来的巨大压力;今天的父母也与以往不同,他们既接受了新教育理念的洗礼,又没能彻底摆脱传统教育观及应试教育所形成的思维惯性。因此,在当今的家庭中,青春期成为家庭矛盾的集中爆发期,由青春期引发的教育问题正在困扰着青春期的中学生及他们的家长。
错位
“老师今天又找我了,你没跟老师请假就擅自回家了,虽然是课后的自习时间,说严重了也是旷课,你能不能别总让老师找家长!”爸爸说。
“别说了,我知道了。”儿子打断爸爸的话,然后把房门紧紧关上。
这是15岁的刘子峰与爸爸刘畅日常沟通的状态。
“我不明白家长们怎么总也不能就事论事,一点儿小事就能引来一大套道理,他总以为我不懂,其实这些道理我已经听了很多遍了。”刘子峰说,每当听爸爸又要开始讲道理,他从心里就会升起一种莫名的反感。
孩子反感,家长也不好受。
很多家长在说到自己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时总会提到一个词:委屈。“我已经很注意了,现在跟他沟通之前总要在脑子里反复打几遍草稿。”刘畅说。
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错位:家长想说的不是孩子想听的。正是这种错位使得孩子和家长之间不能“有话好好说”,甚至“一说就崩”。
这一次,刘子峰和爸爸的沟通又一次“错位”了。
“十一”长假前,刘子峰的爸爸刘畅被叫到了学校,不仅是因为刘子峰没请假就擅自回家,更是要提醒刘畅:以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,能考上一个好高中很难。班主任建议家长尽快找好退路,别等考试结束再着急。
在刘畅看来,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严峻,而儿子刘子峰依然“逮着机会就玩手机”“看不出丝毫的紧迫感”。
刘畅认为,儿子之所以这样是没有认识到中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,“这其中的道理还是要再给他讲讲”。
为了避免引起儿子的反感,刘畅进家门之前先在楼下打了腹稿:先说什么、后说什么、哪些多说、哪些少说,都进行了排列。“孩子不喜欢听学习的事,就拿没请假这件事作为开头。”刘畅说。
没想到才说了几句话,刘子峰就烦了。
一位专家说,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喜欢家长唠叨,而爱唠叨的不仅是妈妈,爸爸的“讲大道理”是让青春期的孩子更烦的一种唠叨,因为,在爸爸们讲大道理之前往往已经在内心认定了孩子是错的。比如,他们在讲道理常以“你能不能别……”“我早说过……”开头,这些词带有非常强的指责口吻,其背后的意思就是“你应该做而没做”。
指责、否定再加上没完没了的大道理,根本无法给孩子真正的帮助。
“每次爸爸讲完道理就完了,可那些问题还在,比如我学习成绩不好,爸爸除了讲道理外就是给我报课外班,课外班多了又没时间写学校老师留的作业,没时间消化,成绩就更差……”刘子峰说,但是当刘子峰把这个问题提给父母后,他们也没什么办法,往往用一句“别的孩子怎么能做到”来结束。
“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两次分离,一次是早期婴儿阶段,一次发生在青少年时期。”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刘海娟说,在第二次分离阶段,青少年会试图摆脱婴幼儿时期所内化的父母形象,脱离对父母的情感依赖,重新建构自我,成为真正心理上独立自主的个体,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。在这个阶段,青少年一方面害怕失去与父母的情感联结,又期待与父母有紧密的关系,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;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控制、失去自主性,竭力希望远离父母、保持距离。
在专家看来,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错位,根源在家长。
更让孩子受不了的是,家长们总要煞有介事地先从一个别的话题引入。
“不少孩子告诉我最害怕刚考完试的那顿晚饭,家长总是假装先问问‘今天中午在学校吃的什么呀’,甚至从无关紧要的天气聊起,但是最后总要落到‘考得怎么样’这个问题上。”在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任班主任的董老师说,“十几年的朝夕相处,孩子们早就知道家长说出来的话背后的意思了”。
崩溃
其实,仅仅出现错位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正视这种错位,并且在错误的道路上执着向前,这种情况也往往发生在家长身上。
云惠正在上高一,跟别的孩子相比,云惠的青春期来得稍晚一些,正好碰上了这次疫情。
“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容易烦躁,动不动就跟父母发脾气,但是跟同学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,可聊的话题也更多。但是因为疫情,外出的机会少了很多,好不容易盼来了跟同学一起出门的机会,我妈妈还总是要跟着。”云惠说。
云惠为妈妈的行为烦恼,而云惠的妈妈卢锦同样也很不适应女儿的变化。
“女儿从小到大一直是自己的‘小棉袄’,走到哪儿都要拉着我,现在她不仅总想单独行动,而且跟我也没什么话说。”卢锦说。
虽然卢锦也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更独立、更愿意跟同伴在一起,但是她又担心几个十几岁的孩子单独外出会不安全。于是,每次云惠外出,卢锦都会提出要开车接送。
一个要送,一个不让送。两个人没少为这个事争执,矛盾终于爆发。
某个周末清晨,卢锦听到卫生间里传来女儿洗漱的声音。没过多久,她便听到了开关门的声音。卢锦突然清醒了——这是女儿出门了!冲出卧室后,卢锦看到女儿留在餐桌上的纸条,说跟同学一起到一个购物中心逛街。
这个购物中心距离卢锦家大约20公里。卢锦立刻拨通了女儿的电话,表示要开车送她们。女儿答复要跟几个同学一起打车过去。
卢锦还想继续说服,女儿却挂断了电话。
“这孩子为了躲着我开始偷着往外跑了!”卢锦想到这里非常气愤,紧跟着脑子里又蹦出“她们叫不到车怎么办”“司机是坏人怎么办”等想法,于是卢锦顾不上洗漱,随便套上了一件衣服就出了门。
卢锦发现女儿跟3名同学上了一辆出租车,也叫了一辆出租车追了过去。在车上,卢锦迅速与另外3个孩子的家长取得了联系,告知其他家长自己正在追赶他们,会安排好孩子们的午饭,并保证最后把他们送回家。
卢锦到达目的地时,女儿和同学正准备过马路。这时,同行的孩子发现了卢锦,卢锦以为孩子们会停下来,没想到,女儿反而拉着同学快跑起来。
一路追赶已经狼狈不堪的卢锦看到女儿的态度时,彻底崩溃了。她停下了追赶的脚步,用足了力气冲着马路中间吼道:“满意(卢锦女儿的小名),你给我站住。”
这个歇斯底里的声音把卢锦自己也吓到了,路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卢锦及正在狂奔的几个小姑娘。
“我到现在也忘不了,女儿回头看到我的眼神,充满了震惊和厌恶。”卢锦说。
女儿被同学拉到了卢锦身边,她没有抬头看卢锦,只大喊了一句:“你太讨厌了!都被你毁了,你到底要怎样!”
“青春期是一个分离个体化的过程。”刘海娟说,在进入青春期后,青少年开始有了自己内心的秘密,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;不喜欢和父母出行,喜欢和同龄人交流,和父母的交流减少;很多时候,他们有与父母不同的想法,用叛逆表明自己有独立见解。他们有被理解、被尊重的需要。再后来,他们会刻意保持与父母的不同,父母赞同的往往就是他们不赞同甚至是反对的,他们不断地挣脱父母的管教。
显然,卢锦的所有做法恰恰都是云惠最想反对的。
还有些专家认为,青春期的冲突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没有处理好情绪造成的,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是非观,他们并不是“不知道应该怎么做”,而是在逆反的情绪下“偏要怎么做”。这个时候,如果家长成为最先爆发、最先崩溃的那一个,就已经输了。
“家长要能沉得住气。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在接受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。
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青春期的重要一课,而卢锦的做法恰恰给了孩子一个负面的形象。“无论妈妈怎么批评我,我从来没有嫌弃过她。但是那天,她让她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,我第一次觉得厌恶。”云惠说。
误区
不过,有些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:只要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就闭嘴,甚至完全采取了放任的态度。
这也是一个误区。
一位专家对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说,不要轻易与青春期的孩子起争执,但是依然还要守住教育的底线,比如孩子的行为不能损害生命健康、要符合道德标准等。
周佳的青春期叛逆是伴随着对自己容貌的极度不满意而来的。当时周佳正在上初二,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脑门上长了几个痘痘。那些天,周佳觉得每个看向自己的人都会瞟几眼自己的额头。从那天起,周佳开始尝试各种办法:用刘海遮挡、用遮瑕霜,再后来父母带她去了一家权威的医院,医生告诉她这与青春期内分泌不稳定有关。
各种方法见效都不明显后,周佳开始在网上找“出路”,无论是“偏方”还是“祖传秘方”,都要试一下。周佳的父母也阻止过,但是,周佳根本不听劝,而且只要父母一批评,她就哭闹。
看到周佳情绪这么激动,父母便不再劝了,但是减少了周佳的零花钱。周佳便省吃俭用继续在网上买药。
一次,为了买药,周佳偷拿了妈妈刚刚从银行取出的5000块钱。这一次,爸爸妈妈急了,轮番教训周佳,甚至动起了手。周佳哪里被父母这样对待过,大吵起来,差点儿离家出走。
专家指出,家长的底线一定要一直清晰,要让孩子了解哪些是可以做的,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,并且在孩子刚开始触碰底线时及时制止。青春期的孩子并不只是叛逆,当他们遇到挫折时,也期待父母的帮助。但是,有时家长仅仅为了与孩子少起冲突就放任不管,在这个过程中也失去了及时给孩子纠正方向的机会,等孩子酿成大错时再管,不仅会引发更大的冲突,而且也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。
“家长在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时要把握住三点。”刘海娟说,第一要放权,父母要接受现实,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会从一个被父母呵护的状态走向独立自主,父母要学会把孩子成长的主动权交给孩子。第二是做到“不求不助,有求必应”,家长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,甚至是试错的空间,做到“不求不助”,但同时还要做到“有求必应”,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,要及时给予帮助,家长要成为孩子内心的“安全基地”。第三,“家长要保持与孩子的情感联结。能够接纳孩子情绪上的起伏以及这个年龄特有的‘爱恨情仇’,有了支持和接纳,孩子才能够让父母看到自己的思想,才能够在孩子遇到挑战安全底线、道德底线的情况时及时给予指导和保护。”(应被采访者要求,孩子和家长均为化名)
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)
扫码有惊喜
声明:“芊爸升学圈”所推送文章,除非确实无法确认,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,谢谢!^_^